上半年基建投資規劃密集出臺,對于工程機械而言,工程機械企業靜待利好來襲的同時,更在積極轉型,調模式促升級,以期在后續的基建熱潮中獲取發展與生存的空間,而人才建設成為了工程機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。
工程機械利好政策頻出 夯實人才根基仍是關鍵
2016年已然過去一大半,作為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年,今年基建投資規劃洶涌來襲,“一帶一路”、長江經濟帶、京津冀三大戰略穩步推進,各類基建投資規劃密集出臺,為工程機械提供了發揮獨特實力的舞臺。
基建投資規劃密集出臺
今年上半年,發改委批復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,投資總額近8000億元人民幣。7、8月又密集批覆12個基建項目,總投資規模達2849億元。首8個月,發改委累計批覆基建投資項目逾萬億元。另據國家統計局消息,1-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.1%,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,1-8月份同比增長19.7%。
鐵路方面,今年上半年鐵路基建投資完成2646億元,完成全年投資目標的43%,這意味著下半年還要完成3454億元的鐵路基建投資。隨著九月份一些新項目手續的批復,近期鐵路基建將掀起投資高潮。
公路與水路方面,投資下半年要放1萬億,普通公路成新基建投資主力。交通部制定的今年公路水路投資計劃是1.8萬億,其中公路投資占1.65萬億,今年上半完成的公路和水路投資不到8000億,這也就意味著下半年要完成的投資額超過萬億。
此外,“一帶一路”戰略也帶動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積極抱團走出去,開拓海外基建投資項目。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2016年穩增長政策顯著加碼,基建投資則是主要發力點,全年基建投資實際增速有望超預期上行,這對于工程機械板塊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。
人才培養是關鍵
盡管國家出臺“一帶一路”的相關戰略決策,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小有波瀾,但總體上依然處于低位運行的狀態。其原因在于創新能力不強、發展環境不優、企業活力不足、管理水平不高,其中人員素質是根本問題。
機械工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要決定的,當前機械工業面臨的形勢有三個明顯的特點,一是市場競爭以品牌知名度、技術優勢、方案性價比等為前提;二是產品要以個性化、成套性、高效率為基礎;三是要符合環保、綠色、節能的要求。而目前機械行業的從業人員在不少方面離這些要求有較大差距。
為落實《中國制造2025》和機械工業穩增長、調結構三年行動計劃及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,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數控多軸培訓聯盟等行業組織、大專院校、研究院所和各類企業啟動了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工程,作為行業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,將為此制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的社團標準和培訓教材,為高檔數控機床、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部件,智能裝備制造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,大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。
而在實施人才工程的同時,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還將不遺余力地通過行業、媒體、院校、企業等多渠道推廣宣貫《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標準》,根據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,不斷補充完善培訓標準,提升人才培養要求。按照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要求,實施制造強國戰略,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,力爭通過持續的人才培養,夯實我國制造業根基,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貢獻力量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