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三五”期間,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累計下降18%;到2020年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0%以上。12月5日,《“十三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正式發布,《規劃》中提出12項約束性指標。其中涉及環境質量的8項指標,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。
據介紹,《規劃》提出12項約束性指標,包括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、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、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等。
“這里涉及的環境質量指標,也是第一次進入五年規劃的約束性指標。”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,在這些約束性指標中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、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是“土十條”里的要求,其余10項是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的要求。
為何環境質量指標能被寫入“十三五”規劃?趙英民說,“十三五”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和目標追求就是,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。《規劃》中提出,深化質量管理,大力實施大氣、水、土壤三大行動計劃,并制定大氣、水、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施工圖。
此外,《規劃》中還明確,將對實施情況定期監測評估。2018年底進行中期評估,2020年底進行終期考核,考核結果向國務院報告,向社會公布,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。
亮點
1 提高預報準確性 信息全國共享
《規劃》摘錄:強化各級空氣質量預報中心運行管理,提高預報準確性,及時發布空氣質量預報信息,實現預報信息全國共享、聯網發布。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的區域聯合預警機制,加強東北、西北、成渝和華中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能力。健全應急預案體系,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實施情況評估技術規程,加強對預案實施情況的檢查和評估。
【解讀】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:空氣質量預報屬世界性難題,要提高其準確性,首先要提高污染氣象條件的預報精度和準確性,例如不同尺度天氣過程演變情況;其次是要精準掌握地面污染源變化狀況,如秸稈焚燒情況和燃煤排放的動態變化等。
目前較為準確的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時段不超過3天,而且1天內精準的臨近預報也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。因此,短期內要大幅提高預報的準確性是不現實的。
2 公布黑臭水體清單 接受公眾評議
《規劃》摘錄: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。建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等污染嚴重水體清單,制定整治方案,細化分階段目標和任務安排,向社會公布年度治理進展和水質改善情況。建立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,公布全國黑臭水體清單,接受公眾評議。
【解讀】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:黑臭水體的整治是“水十條”確立的重要目標。一方面,黑臭水體都是城市內的河流,影響區域人群密集,影響也比較直接,另一方面,存在黑臭水體的河流通常相對較小,和大江大河比,治理相對容易,見效快,有可能在5年內完成,可以說是水污染治理的“先導式”項目。
但是,黑臭水體涉及的城市河流眾多,需要公眾參與,也適合公眾參與。水污染治理的技術性較強,但黑臭水平的判斷依據,卻是從感官上就可以判斷,并對治理效果進行監督。也正是因為如此,黑臭水體整治引入了公眾參與機制,規定在水體排查認定、方案評估、進度監督和驗收階段都要公開信息和參考公眾意見。
據介紹,今年2月18日,住建部和環保部聯合推出了“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信息發布”平臺,首次公示全國黑臭水體名單,共1861個,覆蓋218個地級以上城市。此外,兩部委還同步開通“城市水環境公眾參與”微信公眾號,公示全國黑臭水體名單和每周監督舉報統計,公眾可隨手拍身邊的黑臭水體進行舉報,并將在7個工作日內收到確認通知。
3 京津冀等5省市煤炭消費總量降10%
《規劃》摘錄:重點區域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,京津冀及山東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,以及空氣質量排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受燃煤影響較大的城市要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。
要大幅減少冬季散煤使用量,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五省(市)煤炭消費總量下降10%左右。
【背景】據了解,早在今年10月,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七次會議上,曾提出將在北京、天津、保定、廊坊建設國家“禁煤區”。據了解,該“國家級禁煤區”面積達8600平方公里,范圍涵蓋了京昆高速以東、榮烏高速以北,天津、保定、廊坊市與北京接壤的區縣之間區域。
就北京而言,其實,近年,針對采暖季污染突出問題,北京一直在壓減燃煤上下工夫。自2013年國務院“大氣十條”發布以來,北京三年壓減燃煤1100萬噸,燃煤總量幾乎下降了一半。
截至2015年底,北京東西城實現了“無煤化”,城六區已基本實現無燃煤鍋爐。而2016年的改造工作更是歷年來規模最大,力度最強。
據了解,今年,北京以房山、通州、大興等南部城區為重點,大力開展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,通州區在遠郊區率先實現基本無燃煤鍋爐。
據北京市環保局通報,2016年全市又削減燃煤約250余萬噸,煤炭消費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將進一步下降至14%以下。預計到2020年北京燃煤用量將壓減在900萬噸以內。
追問
生態環保工作現狀如何?
大氣污染防治初見成效,PM2.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3.6%
“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。”《規劃》中如此評述。
據介紹,2015年,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為50微克/立方米,首批開展監測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3.6%,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分別下降27.4%、20.9%、27.7%,酸雨區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峰值的30%左右降至7.6%,大氣污染防治初見成效。
“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廣,環境污染重。”《規劃》透露,全國化學需氧量、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2000萬噸左右的高位,環境承載能力超過或接近上限。
78.4%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標,公眾反映強烈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占3.2%,部分地區冬季空氣重污染頻發高發。
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亟須提升,排污布局與水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,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大量存在,湖庫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,部分流域水體污染依然較重。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差距大,治理和改善任務艱巨。